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却普遍遭遇“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困境。然而,喜人的是,随着相关部门和多地密集施策,以及数字化服务商的积极赋能,这些转型堵点、痛点和难点正逐步被击破。业内普遍预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将持续降低,门槛和成本也将大幅下降,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政策引领,降低转型“门槛”
政策的积极引导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其核心目标便是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这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也指明了未来数字化服务生态的建设方向。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更是细化了实施路径。指南强调,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应精准聚焦中小企业的痛点难点,提供“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种“小快轻准”的服务模式,旨在确保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能够快速响应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避免过度投入和复杂操作,使转型过程更加平易近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政策举措无疑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数字化加速器”,有效降低了转型的入门门槛,同时也为数字化服务商如何更具针对性地赋能中小企业指明了方向,实现了政策端与市场端的同频共振。
平台赋能,转型“甜头”初显
政策的落地,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强大支撑。当前,以钉钉、企业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办公平台数字化服务商,正通过提供“低门槛”的创新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尝到数字化转型的“甜头”。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基于“云钉一体”的底座能力,陆续搭建了星际物流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EIOT、智能协同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成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化改造,普天铁心的订单交付周期由8天缩短至4天,生产数据的在线检测更是将良品率提升了8%,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
福建省有零有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则展现了数字化在解决具体业务痛点上的高效性。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使用低代码、酷应用管理上下游,仅用两个星期,就彻底解决了物流“糊涂账”——丢货、串货、收货无凭据、追款困难等问题迎刃而解。更令人惊喜的是,其物流承运商从20余家精简至5家,直接节省了系统开发和物流费用上百万元。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SaaS应用的百花齐放。这些技术和应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和效率提升。特别是“平台+低代码”模式的兴起,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变得触手可及。
挑战犹存,但“链式发展”带来新突破
尽管成效显著,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政企数字化转型部副主任罗欧指出,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储备少,尤其是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比例偏低。同时,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对长期持续投入资金存在顾虑,转型试错成本高。加之自主研发力量不足,缺乏顶层规划,容易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
《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现状,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主营业务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
然而,令人鼓舞的是,在政策和平台的双重驱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正迈向新的阶段——即企业间协同、产业链协同的“链式发展”。钉钉总裁叶军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从传统工作方式到在线协同,从组织数字化到业务数字化,最终将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构建“连点成线,聚线成面”的产业链数字化大协同。
目前,钉钉已率先在会议、文档、项目等协作产品上全面支持跨组织使用,低代码、酷应用等也进一步支持跨组织共享能力。这意味着,企业搭建的低代码应用、第三方应用和自建系统可以通过跨组织应用共享,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
罗欧强调,“链式发展”是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大中小企业的链式协同能够解决数据在生产经营环节的断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数据在各生产经营流程中的价值,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从而有效节省社会资源,提升整体产业链的韧性和效率。
多方发力,加速数字赋能新未来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专家一致认为,应从政策机制、基础投入、营商环境、数字赋能等多维度进行突破。
罗欧建议,要保障创新发展制度,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生态建设,并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帮助中小企业树立健全的产权意识。企业自身也应积极拥抱数字化,加速数字赋能和升级改造。尤其重要的是,“链主”企业应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承担起“链长”的责任,在强化自身数字化能力的同时,向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方法论,形成正向示范效应。
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权贵杰指出,数字相关技能劳动者培养仍存在结构性短缺,企业需根据自身创新模式不断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长远发展储备核心竞争力。
罗欧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基于‘小快轻准’、‘链式转型’的路径,中小企业的转型难度将持续降低,门槛会持续下降,包括更低的技术门槛和更低的转型成本。”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新技术产业投资分会秘书长阮汝祥总结道,加快推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更能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真正实现中小企业的蝶变升级。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政策支持、平台赋能、产业链协同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具韧性的中小企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