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为物理实体和虚拟数据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领域的互联互通,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它采用“国际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的四级架构,为数据要素流通共享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领跑者
作为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大省,江苏省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
• 截至2022年8月底,江苏已上线二级节点48个,占全国总数的21%;
• 累计接入企业节点数127379家,占全国总数的70%;
• 累计标识注册量1151亿条,占全国总量的65%;
• 累计标识解析量771亿次,占全国总量的59%。
三年行动:构建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江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江苏省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 总体目标: 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超过60个,支持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推广应用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累计达到3000亿条,标识解析量累计达到2000亿次;累计接入企业数20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全面接入,活跃企业用户数超过3万家,活跃应用场景数超过60个。
• 重点举措:
• 建成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产业大数据智能服务中心、星火开放实验室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
• 打造“1+13+N”标识展示体系,加强应用创新推广;
• 鼓励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企业联合研发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基础软硬件,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
• 支持二级节点面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通用型标识服务,建设自主可控的网络体系,促进要素流通,并鼓励开展数据资产、数字资产等数据要素的市场交易试点工作。
多领域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通知》还明确了标识解析体系在智慧出行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医疗整合、应急物资保障等多个领域的重点应用任务,充分发挥其数据底座价值,赋能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
展望未来
江苏省正加速构建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此举不仅将提升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为全国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