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江苏大地,无数制造企业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工厂里,数据流正如同血液一般,在机器与机器之间、车间与云端之间,高速流动,驱动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模式的涌现。从传统的“制造”到智能的“智造”,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这里上演。
起步于电容器设备制造的先导智能,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以前瞻性的目光捕捉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2008年,先导智能毅然转型,投身于锂电池和光伏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面对非标装备定制的挑战,先导智能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模式,而是大胆地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在业内率先构建起自己的“先导云”大数据中心。通过对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等关键系统的深度集成,先导智能实现了企业全流程的数字化,打通了信息孤岛,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运营体系。
这种转变不仅仅让先导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超越了国际一流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智能化进程。试想一下,在锂电池的生产线上,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MES系统如同一个智能大脑,实时监控着每一个生产环节,优化着每一个工艺参数。这不仅仅是一套系统,更是帮助锂电池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核心引擎,助力他们降本提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先导智能是通过自我“进化”实现突破的典范,那么江苏还有一批自带数字化基因的企业,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服务和赋能着广大的制造企业。他们是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推动者和赋能者。
瀚云科技,朗新科技集团旗下的创新力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朗新科技在成立之初就专注于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服务,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2018年,朗新科技成立瀚云科技,并推出了核心产品——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如同一个强大的神经中枢,能够连接海量的工业设备,采集、汇聚和分析各种数据,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它帮助企业迅速建立远程连接和管理能力,实现产品增值,提升运营效率。截至2020年1月,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接入了超过3000家企业,连接了超过1500万个活跃设备,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除了瀚云科技之外,江苏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徐工信息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南钢集团的NILE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以及悠扬云等等。这些平台各具特色,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的企业上云数量已经超过25万家,星级上云企业超过3000家,建成标杆工厂34家,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11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行动,也是江苏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传统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双头并驱,共同抢抓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加入到智能化转型的行列中。根据江苏省有关部门的最新数据,江苏省已经累计培育了省级智能车间1055个,智能工厂30家,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68家,更有11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立项支持,占到了总数的18%。
5G赋能:重塑制造业的未来
业内专家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快速发展的技术,我们需要用数字化来“唤醒”制造业,深入挖掘企业的痛点,并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5G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技术,更是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它可以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例如,通过5G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万物互联,将生产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实时的、智能的生产网络。
贝斯特公司将5G技术应用于质检过程中,实现了工业视觉检测图片数据的内网处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苏州坤厚自动化科技公司则将5G+MEC(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大幅度提升了AGV(自动导引车)的性能,将产线系统的部署时间缩短了90%以上。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巨大潜力。
今年以来,江苏电信、江苏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也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为制造企业提供整合式的端到端的工业互联解决方案,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截至6月底,江苏省的5G基站数量已经累计达到了4.1万座,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从生产到服务:数字化创造新价值
数字化不仅仅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找到新的价值点,并创新商业模式。
常州天正工业依托自身工业物联网平台归集的装备开关机时间、故障频次、产品生产周期等信息和数据,开发了一套征信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财务数据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的问题。目前,天正工业接入的中小微企业用户超过2万家,仅此项服务的收入占比就达到了70%。
徐工集团通过分析智能产品积累的大数据,找到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新方向。徐工集团对本企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实时监测设备工况信息、远程故障诊断等内容,实现了精准营销服务备件、改进产品研发、优化工艺制造参数,进而降低了客户全生命周期成本,增强了客户黏性。
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格局,江苏的企业正在积极拥抱这一变革,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为构建智能制造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场转型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