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智能制造: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关键引擎

2025-05-07 08:52110工业品商城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推进和产业升级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我国,智能制造战略正逐步落地生根,政策支持不断加强,行业潜力巨大。虽然我们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面临许多挑战与机遇。站在新一轮工业变革的风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已成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装备的应用。随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生产模式。大批先进制造企业纷纷引进智能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产业逐渐由以规模扩张为导向转向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

 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行业的未来潜力巨大。在自动化装配、智能物流、智慧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普及,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想要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还需要打破技术瓶颈,深化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集成等方面持续发力。

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智能制造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广工大研究院院长杨海东在一次采访中 confidedly 表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关乎行业的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的整体水平。

 “虽然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杨海东指出。这主要表现在高端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例如,先进的传感器、核心工业软件、精密机械零部件等,仍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行业成本,也限制了智能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安全。

 产业发展最急需突破的“卡脖子”技术包括半导体芯片、工业软件、关键材料等。只有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取得自主可控的技术突破,才能实现智能制造的全面提升,真正掌握产业的主动权。

人才与基础技术:双重制约因素

在推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人才短缺与技术基础薄弱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一方面,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行业内存在“人才过剩”的现象,部分岗位岗位空缺难以填补,另一方面,关键技术领域如半导体设计、工业软件开发等,缺乏高层次的技术专家和研发团队。这种人才结构不匹配,严重制约创新体系的完善。

 另一方面,基础技术基础薄弱,自给率偏低。我国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软件、核心芯片等方面依赖进口。这不仅限制了自主创新能力,也增加了产业链的风险。例如,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关键传感器等,仍然受制于国外先进技术。

 此外,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仍需完善。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突破,但在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发投入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这限制了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水平提升。

未来发展重点:攻坚关键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杨海东提到,为了突破当前瓶颈,应将创新的火种燃烧到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未来的战略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加大在芯片制造和工业软件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自主研发高端半导体生产装备,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壁垒。

2. 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嵌入式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和应用解决方案。

3. 重点突破3D打印、智能感知、复杂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4. 利用先进通信技术(如5G),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先进的通信基础设施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建设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驱动产业生态:孵化平台的作用

 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孵化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广东工业大学旗下的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的孵化器和研发机构,专注于攻关半导体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该机构已成功建立起五大产业生态系统,吸引了168家孵化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推动了技术快速落地。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的基础支持,还在人才引进、技术交流、市场推广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为产业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同时,也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智造”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整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迎接未来的制造新纪元

 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已成为企业追赶全球先进水平的重要路径。面对技术壁垒、人才短缺、基础薄弱等诸多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产业生态,加快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步伐。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智能制造必将在各行各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紧跟科技前沿,持续推动创新,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才能在全球工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不断创新,持续突破,未来已然到来。智能制造的明天,必将更加精彩纷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助力企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打赏 0
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收官推动基础设施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开启智能制造新未来
2024年,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不仅是过去三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总结期,更是未来迈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新高度的重要转折点。在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中,工业互联网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日益丰富,以及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工

0评论2025-05-097

“5G+工业互联网”引领未来制造:智能升级推动行业变革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传统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核心引擎——“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正逐步突破传统生产的边界,引领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纪元。这一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何为“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新动力工业互联网作

0评论2025-05-099

5G赋能制造:解锁工业互联网的迷雾与挑战
毋庸置疑,5G正以破竹之势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其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无疑是新型制造业,特别是由工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所代表的未来工厂。离开5G,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智能互联的工业体系。某种程度上,将5G技术赋能局限在非制造业领域,是对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巨大浪费。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五花八门的5G应用场景,但其中许多

0评论2025-05-0811

工业互联人才告急 锻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在这个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机器人不仅在传统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与行业内的转型压力,如何突破同质化瓶颈,持续创新,成为了每一个机器人企业

0评论2025-05-088

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之路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同质化竞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真正崛起,必须打破同质化困局,走向差异化创新之路。产业链现状:下游拥挤,上游薄

0评论2025-05-088

颠覆与重塑: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破局”密码
当“增长”成为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必然,创新便成为唯一的出路。工业机器人产业亦是如此。曾经的“蓝海”已泛滥成潮,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打破僵局,实现真正的“破局”?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颠覆式创新之路,揭示那些隐藏在“破局”背后的关键密码。一、 从“机械臂”到“智能体”

0评论2025-05-0811

重启增长引擎:制造企业如何以数字化创新赢得未来十年?
全球经济震荡,市场竞争白热化,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依赖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正逐渐失效。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在未来的十年里保持领先?答案在于数字化创新。本文将聚焦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重塑价值链,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 数据驱动:从“经验主义”到“精准决策”长期以来,

0评论2025-05-0812

“智”绘未来: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破局之路
在瞬息万变的制造业浪潮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许继集团,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奋楫笃行。它如何突破传统制造的瓶颈,拥抱智能制造的未来?本文将深入探索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揭示其打造竞争优势的破局之道。一、

0评论2025-05-0811

“智”造引擎驱动发展:解密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一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许继集团,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精益改造,打造了一套覆盖核心产品的智能制造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揭示其“智”造升级背后的成功秘诀。正文:一

0评论2025-05-0810

以技术升级与产业变迁推动国产机床行业新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床作为基础装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决定着一国制造实力的深度和广度。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不断革新的环境,国产机床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市场规

0评论2025-0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