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打造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指南提升身体心理全面健康

2025-04-25 10:40180工业品商城

 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核心引擎,而在这引擎的内部,通信和算力无疑是两个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可以将它们比作支撑科技大厦的两根擎天巨柱。通信技术负责信息的传输和连接,构建起无处不在的网络;而算力则负责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为智能化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位来自权威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的专家指出,我们已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一步的关键任务便是攻克算力难题。一旦在算力领域实现突破,就如同为飞速发展的科技列车装上更强劲的引擎,将助力我们在整体信息技术体系中占据领先地位。

算力进化:定制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日益深入,算力需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算力正加速迈入一个“定制化”的新时代。

 专家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具备从人工智能应用出发,反向定制芯片的能力。今年,我们看到了智能物联、移动终端、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企业纷纷推出专门支持人工智能算力的定制化芯片。有趣的是,许多原本专注于软件开发的公司也纷纷加入到定制人工智能芯片的行列中。这种趋势清晰地表明,应用的需求正在引导芯片的加速发展,催生出更加高效和专业的解决方案。

 2019年,全球芯片厂商发布了超过30款人工智能芯片,仅8月份就涌现出9款新品,数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人工智能专家曹泽军指出,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离不开底层海量数据的支撑,更受益于深度学习等算法的突破。可以说,强大的算力和海量的数据共同推动了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崛起,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就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人脸识别,语音助手,其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算力以及海量数据的支撑。

 虽然国内已经涌现出像寒武纪、华为等超过20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的企业,并且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层面展开了积极的尝试,但目前相对成熟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特 别是吸引更多具备深厚数学功底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算力开发的阵营中。这些数学人才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能够为算力算法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量子技术:未来科技的璀璨之星

 2019年下半年,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引发了人们对“量子霸权”的广泛思考。

 一位来自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的量子技术专家,赖俊森博士认为,“量子霸权”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真正实现量子霸权,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

 赖俊森博士解释说,通用量子计算机旨在解决普适性的问题,需要在编码、算法和软件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提升。业界普遍认为,要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仍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而专用量子计算机则专注于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的特定问题,有望在未来的3到5年内在优化、模拟、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并逐步探索实际应用。就比如在药物研发领域,量子计算机能够模拟分子的行为,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除了量子计算之外,量子信息技术还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来看,近两年,全球主要大国纷纷加大了对量子计算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例如,某大国就将基于量子的安全通信以及量子互联网列为量子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某区域性国际组织也宣布正式启动其量子旗舰计划,并成立量子互联网联盟(QIA),支持进行量子通信终端和量子中继器的研发。该组织还计划在2020年建立首个支持量子比特传输和组网的量子通信实验网。

 在国内,研究人员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期,有科研团队实现了量子通信的样机生产,并且在测试中成功实现了文件的加密传输,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然而,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瓶颈,比如需要低温超导相关的探测器,样机的工程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赖俊森博士认为,关于量子保密通信绝对安全的概念仍然存在争议。因为目前量子密钥分发的速率较低,无法满足信息业务中千兆级别的信息速率要求,因此还不能实现逐字节的加密。

 此外,量子精密测量是未来测量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技术可以应用于雷达、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尽管各个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和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但量子测量设备和系统的集成化、芯片化将是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有望成为量子技术未来“杀手级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西方发达地区的科研力量已经覆盖了从软硬件、基础配套到下游算法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而国内的初创企业目前还处于初步启动的状态。赖俊森博士强调,要实现量子技术的应用探索,需要与航天、军工、材料等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联盟,联合研发,从而弥补我们在应用和转化方面的短板。

携手共进:共绘信息技术新蓝图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通信和算力作为其核心驱动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同时,还要积极拥抱开放合作,与全球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新纪元贡献力量!


打赏 0
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收官推动基础设施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开启智能制造新未来
2024年,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不仅是过去三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总结期,更是未来迈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新高度的重要转折点。在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中,工业互联网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日益丰富,以及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工

0评论2025-05-098

“5G+工业互联网”引领未来制造:智能升级推动行业变革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传统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核心引擎——“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正逐步突破传统生产的边界,引领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纪元。这一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何为“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新动力工业互联网作

0评论2025-05-0910

5G赋能制造:解锁工业互联网的迷雾与挑战
毋庸置疑,5G正以破竹之势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其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无疑是新型制造业,特别是由工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所代表的未来工厂。离开5G,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智能互联的工业体系。某种程度上,将5G技术赋能局限在非制造业领域,是对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巨大浪费。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五花八门的5G应用场景,但其中许多

0评论2025-05-0811

工业互联人才告急 锻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在这个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机器人不仅在传统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与行业内的转型压力,如何突破同质化瓶颈,持续创新,成为了每一个机器人企业

0评论2025-05-089

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之路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同质化竞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真正崛起,必须打破同质化困局,走向差异化创新之路。产业链现状:下游拥挤,上游薄

0评论2025-05-0810

颠覆与重塑: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破局”密码
当“增长”成为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必然,创新便成为唯一的出路。工业机器人产业亦是如此。曾经的“蓝海”已泛滥成潮,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打破僵局,实现真正的“破局”?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颠覆式创新之路,揭示那些隐藏在“破局”背后的关键密码。一、 从“机械臂”到“智能体”

0评论2025-05-0811

重启增长引擎:制造企业如何以数字化创新赢得未来十年?
全球经济震荡,市场竞争白热化,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依赖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正逐渐失效。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在未来的十年里保持领先?答案在于数字化创新。本文将聚焦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重塑价值链,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 数据驱动:从“经验主义”到“精准决策”长期以来,

0评论2025-05-0813

“智”绘未来: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破局之路
在瞬息万变的制造业浪潮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许继集团,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奋楫笃行。它如何突破传统制造的瓶颈,拥抱智能制造的未来?本文将深入探索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揭示其打造竞争优势的破局之道。一、

0评论2025-05-0811

“智”造引擎驱动发展:解密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一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许继集团,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精益改造,打造了一套覆盖核心产品的智能制造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揭示其“智”造升级背后的成功秘诀。正文:一

0评论2025-05-0812

以技术升级与产业变迁推动国产机床行业新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床作为基础装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决定着一国制造实力的深度和广度。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不断革新的环境,国产机床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市场规

0评论2025-0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