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近日我市出台《洛阳市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
《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年底,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服务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覆盖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亿元,将我市打造成在智能传感器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基地。
瞄准行业前沿,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昨日,在位于高新区的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的电脑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千里之外的黄山云谷索道钢丝绳运行情况。
“钢丝绳有任何破损、断芯、磨损等情况,电脑上都可以实时显示出来,确保钢丝绳安全运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实现实时监测效果靠的就是公司研发的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市场应用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现有凯迈(洛阳)环测有限公司、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凯盾洛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以及高校、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部门)、部属军工科研单位等一大批涉及智能传感器开发应用的单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体系。去年,我市该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0万元。
实施四大任务,加快研发应用促集聚
《计划》提出,为加快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我市将实施四大任务,推动智能传感器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鼓励和促进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
促进军民融合领域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逐步建立智能化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加强本地科研机构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传感器;鼓励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开展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合作,支持双方在洛建设研发中心及产业联盟,推动智能传感器研发创新,促进研发成果在我市转化。
●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传感器生产制造
推进包括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新兴应用市场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等智能传感器的生产制造。
●加快智能传感器推广应用
以“三大改造”为契机,提升智能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推进智能传感器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及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壮大
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需要的MEMS传感器、先进装备领域需要的核心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的压力传感器等产品,重点针对东南沿海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智能传感器相关厂商进行招商。落实各项招商政策,完善各项配套体系,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计划》还提出了有关人才、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
在人才方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公共平台开展合作,联合培养智能传感器领域高技术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推进工作站、技术合作基地、技术中心等建设,构建人才技术载体;鼓励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申报“河洛英才计划”,以“人才(团队)+项目”的形式来洛创业兴业,与洛阳本地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智能传感器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在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积极引进有利于人才创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机构;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放大作用,鼓励设立和运作以民营为主体的产业基金,调动资本市场对智能传感器产业项目的投资热情,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在政策扶持方面,鼓励相关单位创建自主创新平台,对智能传感器领域新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的企业和单位,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支持开展多元化技术创新活动,鼓励智能传感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联合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和产业联盟。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10万元。加大市场推广应用扶持力度,对符合《洛阳市中小微企业产销对接支持政策实施细则》条件的智能传感器企业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智能传感器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销会,对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博览会、展销会的智能传感器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由市财政对展位费进行全额补贴。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23.html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4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5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4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6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4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