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自主创新稳健发展,国产PLC崛起不是梦

2023-09-15 09:546170工业品商城

   随着国外品牌PLC的打压以及德威森、浙大中自等国内一些企业PLC项目的“停产”,国产PLC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不过,可喜的是,和利时、正航电子、禾芯、南大奥拓、无锡新杰等一批厂商仍在努力贴近客户需求,瞄准国内市场,现在终于收获了回报。  

  北京和利时经过十几年深耕PLC项目,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品化能力,先后推出了LK系列大型PLC系统、LM系列小型PLC产品、LE系列小型PLC产品。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领域。 已在多种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其PLC已成功应用于1500多个工业现场。 和利时凭借性能优越、质量可靠的PLC产品、专业实用的行业解决方案、高效优质的项目实施以及周到及时的售后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同样,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技术,持续关注产品质量,上海正航紧跟客户需求,引进德国技术,相继推出A3系列PLC及其升级版A5系列CHION系列新产品。  2010年5月,发布A5系列PLC编程软件BApp5.55最新版本,增强了软件的稳定性,更新了梯形图编辑相关的编辑功能,极大方便了用户的编程和调试。 全新Chien系列PLC功能更加强大,具有超强的防代码破解功能,让客户使用高品质的PLC产品,无需担心知识产权的泄露和流失。

  在国内大陆品牌中,南大奥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大、中、小型全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厂家之一。 从硬件系统到所有软件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南达奥拓始终坚持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创新设计,自主研发生产全系列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NA600/NA400/NA200。 它采用了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系列最新成果,选用了全新的软硬件平台。 具有快速的处理能力、强大的抗干扰性能、灵活的可扩展功能。 它可以轻松应对任何复杂的环境和加工要求。 

  基于20多年的自动化产品开发经验和上百个项目现场测试,成就了南大艾托NA-PLC的可靠品质。 产品已通过CE认证、FC认证、电力行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 经中心严格检测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要求,领先于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首创的“3 3”保修承诺(三个月内无条件退款,三年内免费更换)让用户对NA-PLC的品质充满信心。

    在刚刚结束的工博会上,新捷推出了XCC系列高性能PLC新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信捷PLC家族XC系列型号和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为一款高速网络型PLC,其速度是其他信捷XC系列产品的三倍。 主要特点是浮点计算速度显着提高,支持5路高速脉冲输出,支持5路AB相高速计数,可实现现场总线等功能,符合标准CANOPEN通信协议。

   和信自动化,“高性能PLC的倡导者”,秉承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理念。 其TrustPLC可编程控制产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客户的需求,开发了不同系列的PLC产品,更好地匹配各个行业和行业。 行业的各种控制要求。  TrustPLC CTSC-200系列是新一代高性能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卓越的性能、强大的指令系统、紧凑的设计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适用于各行各业,能满足中小型系统的各种复杂程度。 控制需求且极具性价比。

  为了抢占未来的制高点,科威另辟蹊径,专攻嵌入式PLC,这代表了PLC的发展趋势之一。 科威嵌入式PLC在原有的自动化仪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10多年自动化工程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科威嵌入式PLC 是第一个成功的。 迄今为止,科威的嵌入式PLC产品——通用PLC、定制PLC、控制面板,已成功应用于纺织机械、电梯、工业窑炉、环保设备等行业。 与此同时,科威还找到了一条校企结合的“好办法”。 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嵌入式PLC研发中心,紧密跟踪国际先进嵌入式PLC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攻克嵌入式PLC技术难题,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推动我国嵌入式PLC技术的发展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综上所述,虽然国产PLC面临巨大挑战,但我国PLC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国产PLC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国内厂商需要清醒地认识自身优势,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深入开拓行业市场,那么国产PLC的崛起将指日可待。


打赏 0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4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4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4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3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4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3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