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煤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022-06-09 08:5813140工业品商城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19世纪煤炭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20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科技的发展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以低成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煤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建国以来,国内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6.8亿tce,其中煤炭占67.1%,石油22.7%,天然气2.8%,可再生能源占7.3%。200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4.41亿kW,发电量21870亿kWh,居世界第二位;总发电量中,水电发电量2280亿kWh,居世界第四位。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历了由早期以煤炭为主,转到目前以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为主的过程,而我国仍然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例一直在70%–75%之间,虽然1999–2001年间略有下滑,但2003年又升至74%。

中国常规商品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水能资源居世界第1位,煤居第3位,石油第12位,天然气第22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t,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m3,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本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在此期间经历了人均能源、资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尤其在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和能源、资源结构快速变化的过程。

如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相关的政策措施和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有可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均值为29亿tce,是2000年的2.2倍。这就意味着中国还有可能继续实现能源翻一番,GDP翻两番。

根据专家预测,2020年石油需求量4.5亿t,国内可供量1.8-2.0亿t,届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石油供应安全凸现。2020年天然气需求总量要达到2100亿m3,进口量为900亿m3,进口依存度为44%左右。大规模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气海上输送安全不可轻视。2020年中国9亿kW超大容量的全国联网,电网调度和稳定运行是重大问题。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精查储量少,可供建井储量不足,2020年前至少要新增产能7-10亿t,处理不好,会重新出现煤炭供应紧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能源的需求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尤其是交通部门、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增长率将高于同期全社会和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快速增长的用能部门的能源供应和能效提高。

未来20年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仍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80%,其中以油气优质燃料为主导,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重不断提高。综合专家观点和各种文献分析,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化石燃料的高效开发、清洁利用;(2)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3)核能出现复苏迹象;(4)CO2近零排放的煤炭利用的新方向;(5)氢能作为未来清洁能源开始引起注意;(6)电网安全和可靠保障引起重视

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但是我国主体能源技术落后:煤炭、石油、电力先进的大型技术装备仍依靠引进,国内技术研究开发和制造能力严重落后需求;我国至今尚不具备设计制造大型燃气轮机的能力;没有掌握设计大容量、高效率气化炉的技术;尚没有一座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在煤炭液化的工程放大、反应器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高压直流输电和可控串补等一些电网发展所必须的重要设备尚不能独立制造。

我国在基础研究、重点基础研究(973)、国家高技术计划(863)、国家攻关计划等不同层次对能源科技研究与发展进行了部署。但是,与国际能源科技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重大差距,主要表现为:(1)能源科研基础设施薄弱;(2)系统化、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产业链;(3)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创新价值链。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不足,随着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着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三大矛盾。为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资源情况及国内外形势,笔者提出“节能优先,以煤为主,保障安全,多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力争实现GDP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打赏 0
人工智能的迷雾:解读ChatGPT与新时代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一个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也带来了对其潜在风险的思考。图灵测试的幽灵:机器智能与人类认知的边界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图灵测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机器是

0评论2025-08-086

激活引擎:外资研发中心驱动创新浪潮
中国经济的活力,犹如一艘巨轮,在创新之海乘风破浪。而外资研发中心,正是为这艘巨轮提供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扎根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未来。1. 创新沃土:外资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

0评论2025-08-083

破茧成蝶: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密码与未来之路
中小微企业,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充满活力,也备受挑战。它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增强它们的韧性,加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解锁它们的发展密码。扶持与发展并举:构建生态,赋能成长促进中小微企业

0评论2025-08-081

协作机器人:柔性智造时代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其中,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以其轻巧、易用、友好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为何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8-084

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伙伴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两类机器人熠熠生辉,它们分别是曾经的“明星”——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今冉冉升起的“新星”——协作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超高的精度,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对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赋予了协作机器人崭新的生命力。那么,面对工业机器人曾

0评论2025-08-081

机器视觉的下一个十年:三大创新趋势与产业突破
在工业4.0浪潮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对“看得更清、判断更快、响应更灵”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2D检测工具,而是向全方位感知、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根据最新行业研究,未来机器视觉将围绕3D技术成熟、国产化替代加速、碎片化场景一体化三大趋势展开布局。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三条主线,并探讨它们

0评论2025-08-08145

开启“视界”新纪元:机器视觉,驱动行业变革的“慧眼”
科技的浪潮奔腾向前,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 这些词汇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谈话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尤其在制造业,“机器视觉”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引领

0评论2025-08-083

制造业的未来跃迁: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
当今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工业的面貌。本文将深入探讨增材制造、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制造这三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引领制造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未来。增材制造:开启个性化生产新纪元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

0评论2025-08-0843

制造业焕新时代: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制造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今,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构建坚实、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

0评论2025-08-086

制造业的“数”与“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充满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于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

0评论2025-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