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2020年蜂窝网络和物联网(IoT)世界的新“流行语”是5G

2021-12-13 11:54880工业品商城
       4GLTE的这种演变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代模拟手机技术问世以来,我们就一直处于手机进化的世界。大约每隔10年,就会出现一代又一代的“G”蜂窝技术。人们已经开始期待它了。未知或期望的是,新技术将带来什么,以及它对整个行业和整个人口的意义。
  当然,新技术的许多好处只能在与新应用程序和用例配对后才能实现。因此,你可能会说,5G连接更快,那又怎样?但远远不止这些;其实,消费者手机数据传输速度只是冰山一角。下面是一组令人惊叹的复杂网络元素,它们被设计用来产生前所未有的连通性。
  另外两项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来自5G连接,这将补充速度,并提供了启动应用程序和用例的能力,这是以前不可能的。这些是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事实上,早在2019年5月,《福布斯》杂志就发表过一篇关于5G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5G不仅仅是更快的4G》。在这篇文章中,《福布斯消费科技》(ForbesConsumerTech)的前撰稿人西蒙·洛克曼(SimonRockman)讨论了将推动5G超越我们所见过的一切的三个主要因素。要完全掌握这些概念,需要对背景中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是技术性的;然而,真实世界的例子并非如此。
  是的,5G的连接速度更快。这是快得多。它被称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或极端移动宽带)。这是非常先进的工程,围绕着三个相互交织的组件:天线、基站无线电和软件。
  通过在设备(和相应的基站)中合并大量的分组天线,可以创建多条数据流路径,然后将这些路径组合形成信息高速公路。这被称为大规模MIMO(多进多出),为非常高的吞吐量奠定了基础。在MIMO技术之前,如果设备从塔接收到多个信号,则会被视为干扰,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称为多径传播),并且会严重降低数据吞吐量。通过融合先进的天线技术和高度计算的信号处理,曾经被认为是“无线电噪声”的东西现在被用作加速器,为我们提供5G速度。
    这些庞大的MIMO天线组与频谱共享、无许可Wi-Fi辅助和专门的信道编码软件等先进无线电技术相结合,为eMBB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以满足用户对流媒体HD/4K视频、移动虚拟现实(VR)耳机和用于远程医疗等行业垂直市场的大容量物联网数据流的需求。有趣的是,构成4GLTE潜在50-100倍速度的组件还对其他方面有很大影响:延迟
  为了直观地理解什么是延迟,我们需要理解它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速度比作汽车行驶的速度,那么延迟就是“0-60”。它表示比特和字节到达所需的时间或延迟。减少延迟(降低延迟)允许出现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应用程序和技术。例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为了让汽车在马路上与其他车辆、行人和交通灯安全行驶,就需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这就要求它们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比如通过蜂窝网络。
  在5G连接带来极低的延迟之前,蜂窝网络的延迟太大了,让这些车辆来不及做出足够快的反应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这种互动中的任何延迟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在5G中,低延迟在车辆与周围任何事物快速通信和安全提供适当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被称为“车辆至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简称V2X)通信,不仅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还将在运输卡车、铁路/船舶/航空运输或任何在其他环境中运行的机器上发挥巨大作用。
  布里斯托大学组织了一场关于5G低延迟特性的精彩演示。名为《管弦乐》的小提琴家AnnekaSutcliffe在布里斯托尔演奏,MischaDohler教授在伦敦市政厅的钢琴前演奏,歌手NoaDohler和小提琴家RitaFernandes在伦敦尤斯顿的DigitalCatapult通过5G网络在他们的偏僻地点表演。通过移动蜂窝连接同步音乐家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人的耳朵非常善于感知哪怕是最轻微的延迟。然而,当他们排练这首曲子时,这两把小提琴听起来就像一只小提琴。观众的体验就像音乐家在同一场地表演一样。
  在5G三大突破性进步中,最后一点(但肯定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关注机器连接到互联网的大规模。5G网络能够在一个小而专注的领域内连接数百万个物联网设备,这种能力被称为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5G规范要求mMTC要求每平方公里有100万个连接。这种能力远远超过4G的容量,将允许大量运行、监测和控制许多类型的小型传感器设备。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汽车工业将装配机器人和它们包含的许多传感器连接到工厂内的一个中央“状态监控”软件。状态监控是指监督这些机器人及其内部工作状态(工厂状态),以防止计划外缺陷。沿着生产过程记录条件特征,使产品的持续质量控制成为可能。这些机器中嵌入的数百个无线传感器节点(例如,摄像头、声音检测、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5G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如果没有这种无线网络,这些机器将受制于有线网络连接,并限制它们可以放置在工厂车间的位置。这意味着生产设置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和单位移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厂效率。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2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2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5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2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